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王仁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 如何管好用好耕地,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就目前我国耕地的保护形势进行阐释。 他表示,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虽然我们守住了国家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也完成了国家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但是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自然资源部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耕地占补平衡核查,涉及补充耕地项目万个,查出存在问题的比例平均占%;2020年土地例行督察发现,各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耕地的问题7371个,涉及耕地万亩。 陆昊谈到,耕地‘非粮化’管控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陆昊表示,针对这些问题,自然资源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准备出台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 第一,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 对过去空缺现在又急需的规则要进行补充,对过去规则中只有原则性规定的要求要进行细化,对过去一些不适用、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条文还要进行修正,补充、细化和修正使各项法律规定要更加科学、简明、可操作。 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前,自然资源部将准备及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进行过渡。 第二,科学确定目标,强化责任考核。 当前,自然资源部已经选择了五个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三条控制线划定,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的划定试点工作。 要充分暴露各种矛盾分歧,明确矛盾处理规则。 要实事求是并带位置下达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 通过五级规划,上下贯通,一定要使国家的“数”、省里的“数”与市、县的“图”和“线”能够吻合,真正做到保护目标科学,然后才能把责任真正强化起来。 第三,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按照现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等农产品生产,而且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这些规定要严格认真地执行。 下一步,还要结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方面完善操作管理规定,既要管“非农化”,也要注意管理“非粮化”问题。 第四,坚持完善占补平衡。 实事求是落实占补平衡任务,县域内确实无法补充耕地时,可在省域内补充,同时严格跨省补充耕地。 严格补充耕地核实的认定,将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逐地块的“上图入库”,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目前,自然资源部的门户网站已公布万余个补充耕地项目的信息。 第五,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多用技术手段。 通过每半年一轮次的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二是要动真的。 在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方面要毫不手软、严肃查处。 (责编:王仁宏、吕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免费夫妻大片在线看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cketdigg.com/xz/8.html |